中际联合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年初制定的目标,从研发技术、质量管理、生产制造、服务品质、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方面积极做好单位现在有业务,不断拓宽公司相关产品及服务的应用广度及深度,同时根据客户需求做好现有产品的技术改进和新产品的开发应用;另一方面,在保持原有业务持续增长的基础上,加大在其它领域和行业的业务拓展,保持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及竞争力。报告期主要经营情况如下: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452.48万元,同比上升38.1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3.80万元,同比上升33.33%,实现每股收益1.36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82,086.65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0,742.38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67%。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稳定增长,短期内由于新业务拓展造成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快速增加,使得公司净利率水平有所下降,但通过持续的技术改进和降本控费,净利率逐步回升,有望在未来恢复到以往的净利润率水平。
公司始终重视研发创新,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9,471.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81.50万元,增长比例31.73%;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共618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6件。公司主要产品累计通过了欧盟CE认证、北美UL/ETL认证、海关联盟EAC认证、澳洲高空设备注册认证、巴西INMETRO认证、RoHS/REACH认证、劳安认证、CCCF认证等153项国内外资质认证。3SLIFT免爬器、Sosaf系列救生缓降器、海上平台吊机等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民用建筑用应急逃生器获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公司参与起草的《风力发电机组塔架升降机》《施工升降机能效分级及评定方法》两项行业标准,参与起草的《擦窗机使用手册编制规则》《高处作业吊篮和擦窗机检查、维护保养和安全操作规则》《异型吊篮安装、使用和拆卸安全技术规程》三项团体标准,分别于2023年度发布或实施。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参与起草并已经发布的国家标准8项、行业标准5项、团体标准4项。
2023年9月公司获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风电后市场--卓越合作伙伴,2023年10月公司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已经连续12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11月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成功入围了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和202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
公司持续把品牌营销作为助推业绩增长的引擎,以提升品牌价值为目标,以营销创新为主线,以技术营销、区域化管理为抓手,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助力公司创收增效。报告期内,公司品牌营销团队持续优化,公司营销能力明显提升。一方面通过精准市场调研,洞悉客户需求,通过官网、官微及视频号等平台,使用短视频、动画等呈现方式把产品介绍推送给目标客户群体,提升客户对产品的兴趣,加速客户对产品的感知和认可度,让客户更深入,更直观地了解产品;另一方面借助国内外线下行业展会、线上社媒、行业协会等多种渠道,将公司创新产品及理念推向市场,精准触达各行业客户,提升传播效能。
随着风机大型化发展趋势愈发显现,以大功率、长叶片、高塔筒为发展趋势的大风机将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能更好的满足市场竞争需求;同时随着柔性塔筒、混合塔架、漂浮式风机等新技术逐步在市场中的推广和应用,市场和客户对公司相关升降设备和安全防护产品的需求也在逐步增加,同时对公司相关产品也有了更多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公司产品创新和开发。
公司积极响应市场需求,通过持续科技创新,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实现产品迭代提速,向市场推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及方案。如,为适应高塔筒,公司推出的双机联动方案(用塔筒升降机解决从地面到扭揽平台人和物料的提升,用免爬器解决人及物料从扭揽平台到偏航平台约20-30米距离的提升),进一步保障了特定环境下的风电运维安全和登塔作业效率。
为适应柔性塔筒、混合塔架以及漂浮式风机等新技术的发展,公司研发并推出了大载荷升降机及齿轮齿条升降机等产品,使升降设备的安全性、稳定性及作业效率进一步提升。
公司在深耕风力发电行业的同时持续研发新产品,挖掘并积极拓展相关产品在其他行业的应用。在工业及建筑升降设备领域,公司陆续开发并推出了可应用于工业烟囱及桥梁的工业升降机、可应用于电力塔架、塔式起重机、立体仓储等有限空间的爬塔机、可应用于光伏安装及物流搬家的物料输送机等产品;在智能安全防护设备领域,公司开发了智能安全帽、全身式安全带、速差器等产品;特别是在高空应急装备领域,结合公司近20年在应急救生缓降装置方面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调研,不仅开发并推出了适合于民用建筑的应急逃生装置,同时开发了灭火毯、防火服、防毒面罩等配套产品,使公司在安全应急装备领域的产品逐步完善,同时在销售模式方面,改变了以往的线下直销,采用线上销售模式,这也是公司销售模式的进一步尝试和探索。
公司坚持“固本、创新、提效、协同”的经营策略,实施预算管理办法,提升内控管理,关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等经营指标,进一步加强成本和费用的管控;通过产品结构优化、核心零部件自研、工艺流程改进,包装运输等各方面进行技术改进和创新,进行成本优化。通过组织员工参加合理化建议工作,调动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挖掘员工聪明才智,为公司献计献策。合理化建议的实施不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司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和优化产品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
中际联合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高空安全作业服务。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的规定,公司所属行业为“C制造业”门类下的“CG35专用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代码为C35。
根据国家标准GB/T3608-2008《高处作业分级》规定:“高处作业,指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根据机械行业标准《升降工作平台术语与分类》(JB/T12786-2016),升降工作平台包括举升式升降工作平台、导架爬升式工作平台、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和异型轨道式工作平台,公司产品主要属于悬吊式升降工作平台。
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风力发电行业,同时在建筑、通信、水电、桥梁、消防、仓储等共16个行业均有应用。
2023年,风力发电行业在全球范围内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无论是在技术创新、市场扩张还是政策支持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不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风电行业仍将保持强劲的发展态势。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能源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深刻把握,为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四五期间,我国风电发展的目标聚焦于技术创新、产业能力增强、装机容量提升以及保持全球领先优势。这些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促进能源结构的优化,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部分政策及相关文件如下:
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提供司法服务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保障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助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推进完善碳市场交易机制,持续深化环境司法改革创新。
2023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深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推进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稳妥建设海上风电基地,谋划启动建设海上光伏,大力推进分散式陆上风电和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2023年风电、光伏装机增加1.6亿千瓦左右。《意见》还指出,2023年的目标要求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3%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1.9%左右,风电、光伏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为15.3%。
2023年4月,国家标准委等十一部门关于印发《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指出风力发电领域重点制修订风能资源监测、评估以及风力预报预测等标准,风力发电机组、关键零部件标准,消防系统标准,风电塔筒用材料标准,海上风力发电工程施工标准以及并网标准,风电系统稳定性计算标准。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发布《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推动新能源集中与分布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利用与远距离外送并举,构建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格局。推动主要流域可再生能源一体化、沙漠戈壁荒漠地区新能源基地化及海上风电集约化开发。积极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利用,一体化统筹海上风电的规划、建设、送出、并网与消纳,并逐步由近海向深远海拓展。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场改造升级和退役管理办法》,鼓励并网运行超过15年或单台机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风电场开展改造升级,并网运行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风电场应当退役,经安全运行评估,符合安全运行条件可以继续运营。
2023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全覆盖工作促进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的通知》。《通知》中指出,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用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认证等,其中:可交易绿证除用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凭证外,还可通过参与绿证绿电交易等方式在发电企业和用户间有偿转让。
对全国风电(含分散式风电和海上风电)、太阳能发电(含分布式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常规水电、生物质发电、地热能发电、海洋能发电等已建档立卡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所生产的全部电量核发绿证,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其中:对集中式风电(含海上风电)、集中式太阳能发电(含光热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对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上网电量,核发可交易绿证。
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管理的通知》(国能发资质规﹝2023﹞67号)。《通知》明确:在现有许可豁免政策基础上,将分散式风电项目纳入许可豁免范围,不要求其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
2023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首批在15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不止是国内,欧洲及北美等国也在2023年出台了多项政策及规划,以支持风力发电的快速发展。
2023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在达沃斯论坛上发表特别讲话,并公布《欧盟绿色协议工业计划》(TheGreenDeaIndustriaPan),该计划旨在提高欧盟工业竞争力,并支持欧洲实现碳中和道路,这一计划将对欧洲的能源危机产生缓解作用,大力发展本土所有的风电、光伏产业,摆脱油、气依赖,同时也能对其绿色转型、低碳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2023年3月,挪威海上风电协会和日本海上风电协会(JWPA)在东京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MoU),旨在促进两国海上风电公司之间的业务发展。挪威海上风电协会表示,挪威供应链和开发商都对新兴的日本市场感兴趣,尤其是浮式海上风电,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2023年3月,美国能源部(DOE)发布《推进美国海上风能:实现并超越30吉瓦目标的战略》,旨在实现美国到2030年海上风电部署达到30吉瓦、到2050年超过110吉瓦的目标。该战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近期发展固定式海上风电;第二,中期发展漂浮式海上风电;第三,通过技术创新提高海上电网的可靠性、弹性和互操作性,支持扩展可靠且弹性的电网基础设施;第四,转型发展,推进储能和海上风电联产技术,支持部署海上风能中心。
2023年4月,欧洲比利时、丹麦、德国、法国、爱尔兰、卢森堡、荷兰、挪威和英国九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在奥斯坦德举行第二届“北海峰会”,商定将充分调动北海能源和工业潜力,计划到2030年,将北海附近国家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提高到120吉瓦,2050年提高至300吉瓦以上。
2023年5月,法国经济部长在政府部长会议上正式公布振兴“绿色工业”法案,将重点推动绿氢、电池、风能、热泵和太阳能等5大绿色科技产业发展。法国政府计划每年拨出10亿欧元的预算用于对环境友好型投资的新税收抵免。
2023年9月,美国能源部发布了《美国大西洋地区海上风电传输发展行动计划》,以此促进海上风电发展,加强国内能源供应链稳定性。计划概述了将第一代大西洋海上风电项目连接到电网所需的即时行动,以及未来几十年增加输电能力的长期规划方案。《计划》指出,协调规划将有助于加快海上风电项目时间进度,降低项目成本,同时增强电网的可靠性和弹性。从中长期来看,加强区域内协调、共享输电线路和海上高压直流(HVDC)互联网络可以更有效地利用海上风能,实现更大范围资源合理配置。
2023年10月,欧盟委员会发布《欧洲风电行动计划》(EuropeanWindPowerActionPan),以支持欧洲风电产业发展。该计划提出,为实现欧盟最近在可再生能源指令中达成的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至少达到42.5%(可选达到45%)的目标,必须大幅度提高风力发电的装机容量。预计从2022年的204GW增长到2030年的500GW以上。
2023年12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的会谈中,近120个国家签署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承诺》,同意推动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三倍,达到至少11,000GW,并将全球平均年能源效率提高一倍,由2%提高至4%以上。截至12月13日,130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现有水平的3倍。
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其发展前景广阔。随着政策的持续支持,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全球对于减少碳排放的共同努力,2023年中国及全球新增风电装机都达到了历史新高。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3年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2023年截至12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9.2亿千瓦,同比增长13.9%。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6.1亿千瓦,同比增长55.2%;风电装机容量约4.4亿千瓦,同比增长20.7%。
2024年1月,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CWEA)在2024中国风能新春茶线年中国风电吊装量数据,2023年中国风电新增吊装量达约7,500万千瓦,累计吊装量突破4.5亿千瓦;国内品牌出口量470万千瓦,较去年增长100%以上。预测2024-2025年,中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每年预计将不低于7,500万千瓦;到2030年,新增装机容量有望超过2亿千瓦。
2024年1月,欧洲风能协会发布了2023年欧盟风电装机数据。根据最新统计,2023年欧盟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7GW,创下新的纪录。风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19%。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表示,欧盟2023年新增17GW的风电装机中,陆上风电场装机14GW,海上风电场3GW。
其中,德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最多,其次是荷兰和瑞典。荷兰新建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最多,包括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1.5GW的HoandseKustZuid项目。
2024年3月,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P)发布的《2023年清洁能源年度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是美国清洁能源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装机容量超过以往任何一年。2023年,美国新增公用事业级清洁能源项目总装机容量33.8GW,比2021年创下的装机纪录还高出12.5%。特别是太阳能和储能新增装机,纷纷打破此前的装机纪录。风电装机6.4GW,比2022年下降了27%,陆上风电继续面临挑战,但海上风电获得大突破。
同期,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容量为118GW,相较于2022年增长36%。其中陆上风电装机107GW,同比上升37%;海上风电装机11GW,同比上升25%。2023全球风电装机的增长主要来自中国市场77GW的强劲装机。
2024年1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今年第一个重磅报告《2023年可再生能源报告—到2028年的分析和预测》。IEA在报告发布会上表示,大规模扩展可再生能源让COP28会议设定的全球可再生能源增长三倍的目标有望实现。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比2022年增加了50%,未来5年将是增长最快的时期。
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发布的《2023全球风能报告》预测,2023年-2027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将保持在100GW以上,且逐年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发布《2023年全球海上风电报告》预测,到2032年,全球将新增建设380GW(3.8亿千瓦)的海上风电,其中近一半将来自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的风能潜力巨大,越来越多的新国家开始利用海上风能满足其能源需求,标志着海上风电这一令人兴奋的技术将进入下一个前沿领域。除了中国,亚太地区已确定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超过180GW(1.8亿千瓦),仅澳大利亚就超过50GW。
2023年,欧盟虽然新增装机容量17GW,比2022年略有增长,创下欧盟风能年度新增装机纪录,但这一装机容量与欧盟实现2030年装机目标相比还远远不够。从现在到2030年,欧盟每年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应该达到30GW,才能满足《欧盟风电一揽子计划》和《欧洲风电》中所规定的行动目标。
国际能源署(IEA)预计,2024年至2028年期间,欧洲每年将新建23GW风电项目。《欧盟风能一揽子计划》中提出的行动有望显著提高欧洲年度风能装机容量,并加强欧洲风能供应链能力。
因此,对风力发电行业来说,不管是从政策支持上还是从技术支持上,未来都有机会保持更快的增长速度。
公司主要产品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是为高空作业尤其是特定环境下高空作业、保障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开展工作的需要而设计和生产的专业化设备,目前已应用在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16个行业。产品的应用可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员攀爬坠落风险,保障人员安全。
2023年8月14日,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正式发布的《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年度发展报告2023》指出,截至2022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2023-2024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千米。由此可初步估算截至到2023年底,全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万千米。如果按照每千米3基输电铁塔估算,仅220千伏以上输电铁塔就有近275万基。
国家电网表示,2024年将继续加大数智化坚强电网的建设,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阿坝至成都东等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围绕数字化配电网、新型储能调节控制、车网互动等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数智化坚强电网示范工程,预计电网建设投资总规模将超5,000亿元。
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是推动电网投资增加的直接原因。城镇化和农村新增需求持续推动电力负荷增加,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加速电气化带来用电新增量。根据中电联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超4.8%,2025年全社会用电量为9.5万亿千瓦时。
公司所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已应用于电网和建筑等行业,在电网行业中,输电塔架、变电站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修理工作,这些工作往往需要在高处进行,高空作业设备的应用可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保障人员安全。随着电网的不断升级和扩建,对高空作业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2023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162万个,其中5G基站为337.7万个,占移动基站总数的29.1%,占比较上年末提升7.8个百分点。
通信塔、基站等设施的建设、维护和修理工作会涉及高空作业,专用高空安全设备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作业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推广和应用,通讯网络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网络设施的数量和密度也在不断增加,也意味着通讯行业对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2012年,工信部和原国家安监总局联合发布了《促进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2018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20年工信部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整合为安全应急产业,是顺应国家应急管理体制的调整,满足国家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要,做出的科学部署。这些文件和政策的出台,有力地推动了安全产业和应急产业从分头推进到融合发展的步伐。十年间,中国安全产业协会的成立、中国安全产业大会的召开、各类安全与应急产品博览会和展览会的举办,也推进了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发展。2012年至2021年,我国安全应急产业的规模从5000多亿元增长到超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近15%。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应急管理部关于印发《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未来几年安全应急装备重点领域发展任务,其中就包括:
1)城市特殊场景火灾。面向城市高层建筑、大型综合体、地下空间、老旧小区、仓库等特殊场景火灾,发展特种消防救援装备、无人灭火装备、感温感烟传感装备、人员精准定位装备、个体防护装备,提高城市综合救援处置能力。
2)家庭应急。面向家居、野外、车辆等多种环境的家庭安全应急需要,提升产品性能和质量,加大家庭应急包、长效环保灭火器、救生缓降器、应急电源等推广力度,提高家庭安全防护和个人应急逃生自救能力。
这中间的面向高层建筑的特殊消防救援装备、个体防护装备以及家庭应急中的家庭应急包、救生缓降器都是公司目前在研发和推广的产品,未来随着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以及大家安全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公司相关安全应急装备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长。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同时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主要包括风机高空检修维护服务,电网、通信、桥梁、火电厂锅炉、烟囱等的维修和定期维护服务,也包括相关安全升降设备的安装、培训、年检及维护等服务。公司产品现阶段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领域,并拓展至电网、通信、火力发电、建筑、桥梁等16个行业。
公司所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主要包括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和高空安全防护设备,高空安全升降设备主要包括塔筒升降机、免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高空安全升降设备可以将作业人员、工具或物料由起程面送至作业面,设备在充分保障高空作业人员安全的同时,减轻人员负担、提升工作效率。高空安全防护设备主要包括防坠落系统、救生缓降器、速差器、智能安全帽、民用高空应急装备、爬梯等;高空安全防护设备可以保护高空作业人员日常工作安全及在发生突发意外情况时提供安全防护。
1、采购模式。公司采购模式采用项目物料管理和常规物料采购管理并行的管理模式,项目专用物料采用项目制管理模式,常规物料采用物料需求规划和供应商安全库存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物料的有效供应。库存平衡管理通过平衡订单需求、厂内安全库存、供应商安全库存等方面,保障公司物料供给充足和库存平衡。供应商管理通过供应商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供货能力、管理水平、供货价格进行详细评审。采购管理准则为:质量第一、交付第二、价格第三的原则。
2、生产模式。公司生产模式分项目制和备货制,项目制以项目为主导生产和计划安排,常规产品以预测备货值模式指导生产;备货模式的产品以月度、季度滚动预测的形式做计划性备货生产,同时为适应市场波动,避免意外情况造成的供应问题,公司内部特别设置了成品安全库存,来满足市场订单的需求。
3、营销模式。公司主要采用直销的销售模式,通过直接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部分产品通过网络平台向个人消费者进行零售,同时在海外市场不断拓展新的营销模式。公司也根据客户需求提供包括现场安装、使用维护培训等服务,公司专业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持续赢得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在市场推广方面,公司一方面通过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形式,以文章、视频方式传播公司品牌和产品;另一方面通过积极参加行业展览、行业会议、在行业期刊杂志及媒体投放广告等方式提高公司知名度和美誉度。
4、盈利模式。公司主要从事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通过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向客户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获得收入;在产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通过产品结构、工艺和材料的优化改进等方式,有效降低和控制产品生产成本,实现公司取得利润。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主要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依托技术、质量、品牌及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报告期内,公司获得GE全球陆上最佳供应商银奖,中广核普洱澜沧风力发电有限公司授予的“安全技术优秀安装组”荣誉证书;中广核新能源牛金山风电场授予的“年度最佳合作奖”。2023年9月公司获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授予的中国风电后市场--卓越合作伙伴。
公司业绩主要来源于销售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和提供高空安全作业服务,并通过有效机制控制成本和费用获得经营利润。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以及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业绩符合行业发展状况。
公司在高空安全领域深耕近二十年,在管理团队、研发与技术、品牌、资质认证、售后服务、产品质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公司致力于成为专用高空安全设备领域的领军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的换届选举选聘工作。在核心管理团队方面,公司总裁、副总裁、核心技术人员等核心管理团队成员均具有十几年以上行业从业经验,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对高空安全作业行业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基于公司的实际情况、市场变化情况和行业发展趋势制定符合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能够对公司的研发、供应链、生产、营销、服务等经营活动进行合理决策并有效实施。在日常经营管理中追求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有效提升生产、管理效率,不断强化成本控制,树立公司在行业中卓越、持久的市场竞争力。
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实现并保持产品竞争优势的关键,公司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进行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升级迭代,为客户提供质量稳定可靠、性能优异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保持公司产品的创新性和竞争力。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获得授权专利共618项,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28件;公司累计参与起草的8项国家标准,5项行业标准,4项团体标准已发布,对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的标准化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公司是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和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获得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2023年10月公司再次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公司已经连续12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11月公司凭借持续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信用记录成功入围了2023北京制造业企业百强、2023北京高精尖企业百强和2023北京专精特新企业百强。
中际联合是国内领先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产品已经成功应用于全球16个行业,65个国家和地区,高空安全升降设备累计安装量近13万台套,公司产品目前主要应用在风力发电行业。依托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品控能力、生产交付能力和安装售后服务保障能力。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客户群体,主要包括风机制造商、风力发电企业、塔筒制造商等,实现了国内具有新增装机的全部风机制造商和五大电力集团的全覆盖,全球新增装机前十大风机制造商全覆盖。中际联合“3SLIFT”产品在风力发电行业深耕近二十年,形成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
中际联合始终坚持以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为使命,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企业发展为理念,为全球风力发电及其他高空作业领域提供更安全、更简单、更专业的一体化登高作业解决方案,服务于从事艰苦事业的人们。
市场对专用高空安全设备准入资格有着严格的要求,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各国针对进入本区域市场销售的产品准入标准各有差异,公司所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都需要通过相关机构的认证并取得相关的资质证书,以符合客户的准入要求。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主要产品累计通过了欧盟CE认证、北美UL/ETL认证、海关联盟EAC认证、澳洲高空设备注册认证、巴西INMETRO认证、RoHS/REACH认证、劳安认证、CCCF认证等153项国内外资质认证。3SLIFT免爬器、Sosaf系列救生缓降器、海上平台吊机等产品获得“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应急逃生器获得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相关资质认证的取得,既说明产品本身品质优秀,更证明公司具备较高水平的研发设计技术和制造能力。
公司目前拥有一支专业、职业、敬业的全球化售后服务团队。国内依托8大区域下辖22个属地服务网点,迅速响应现场并辐射全国;国际依托美国、德国、日本、印度拥有的本地仓储中心或服务团队实现本地化服务,同时辐射周边国家,实现了区域化的交付和服务能力。
团队成员均具有丰富的安装及售后服务经验,团队服务总时长超过530万小时,安装、维保团队中拥有10年以上风电行业从业经验的人数占比超过25%,积累了丰富的现场经验,可应对各种复杂工况,保障服务任务高效高质量完成,提升安装和维保质量,保障现场的运维安全。
公司自主开发的“客服管理系统”可实现塔筒升降机、智能免爬器、助爬器、工业升降机、爬塔机、物料输送机等产品的设备信息追溯、安装过程监管、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所有年检维护和维修记录,同时在线留档可查。在质保期后,公司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持续的、可定制化的售后服务,及时解决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消除客户的后顾之忧。公司凭借对客户需求的及时持续响应、专业的技术服务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了众多客户的信赖。
公司有完整的质量管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管理等多体系认证,同时也持有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基于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和APQP4wind(产品质量先期策划-风电版)建立了标准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及制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客户要求。
从公司创立伊始,浓厚的质量意识就深深扎根于每位员工的心中。为了实现“我们的产品要遍布全世界,并成为那个领域最好的产品”的公司愿景,公司不断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完善和发展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关注售后故障率、开箱合格率,一次交检合格率和来料合格率等反映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质量人员通过深度参与研发过程,设定质量部门评价和设计验证,SQE对供应商的过程质量和来料的管理,生产过程标准化和产品检验系统化以及工程现场安装的信息化管理,形成一套系统的问题收集、根因分析、措施制定和跟踪持续落地改进的问题解决机制,提升客户满意度。质量团队通过质量月报、成本损失统计、安全生产月报、合理化建议季报等手段,强化了对安全、质量、成本改善的持续投入,通过全员安全质量文化的建设和推广,进一步提升了管理者到一线员工的质量意识,“质量优先、全员参与”成为中际联合产品和服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452.48万元,同比上升38.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683.80万元,同比上升33.33%,实现每股收益1.36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282,086.65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12.6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30,742.38万元,较上年期末增长6.67%。
公司生产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目前主要应用于风力发电行业,同时在光伏、水电等新能源领域均有应用,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全球对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共同努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全球能源格局发展演变的重要力量,可再生能源的大发展是全球能源转型的核心部分,旨在实现更加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体系。风力发电行业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以及全球对于清洁能源的追求,有望在未来的能源结构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从政策方面来看,不管是中国还是欧洲、北美以及亚太地区等相关国家,都把风力发电尤其是海上风电作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加上全球100多个国家已经承诺的将推动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现有装机容量的3倍的宣言,未来几年风力发电行业将会取得更快的增长。
中际联合作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相关产品在风力发电细分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未来公司将持续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与动态、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市场需求,持续强化创新驱动、优化资源配置及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3S“Safe(使用安全)、Simpe(操作简单)、Speciaized(制造专业)”的产品及服务。
公司坚持以提供“Safe(使用安全)、Simpe(操作简单)、Speciaized(制造专业)”的高空安全作业设备为理念,同时提供专业的高空安全作业服务。以此为基础,公司致力于成为在全球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服务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科技企业,在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方面处于行业领先。
公司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凭借灵活高效的经营机制,专业的设计及丰富的高空作业行业经验,深入巩固现存业务优势。围绕发展战略,在巩固和持续提升公司在风电市场的行业地位和市场占有率的同时,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不断加强主营产品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及拓展,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023年公司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占比快速提升,接近公司年度销售收入的50%,同时风电行业以外的其它行业收入也取得了快速增长,公司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海外业务和其它行业业务的拓展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提升企业盈利能力。
2024年是我国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冲刺之年,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球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风力发电市场潜力巨大。公司继续坚持持续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更好满足客户的真实需求,在新产品的研发、产品迭代升级、市场开拓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一方面大力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提升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持续进行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进,不断拓宽公司产品及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1、继续深耕风电市场,巩固市场份额。针对行业发展和客户需求,以技术创新提升市场空间,通过产品的迭代升级更好地满足客户新需求,降低客户综合成本,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同时继续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不断扩大和加强全球市场的服务能力,产品在美洲、欧洲和亚太等重点区域提升市场占有率和客户认可度,为全球客户提供超越预期的产品和服务。
2、新行业新产品持续拓展,扩大经营成果。在新行业、新产品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如在工业与建筑行业建立更为成熟的管理模式,提升产品研发速度和质量水平,通过产品的持续技术改进和升级逐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产品在新行业的业务比重;在安全应急装备领域,紧密围绕政策方向和社会需求,积极完善和开发产品品类,为公司未来的成长提供空间。
3、深化与客户合作关系,提升市场占有率。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加大产品的推广力度,加强与客户的合作深度,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提升产品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管理水平,满足客户的更高要求及差异化需求。打造国际化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加强产品研发质量,加强产品生产管控,提供超越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
4、持续全员降本增效管理,提高竞争优势。通过规范内控管理,优化流程管理,合理压缩成本和控制费用支出。通过降本实现公司利润的增加,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并结合费用的控制管理提高各业务的管理能力和经营意识,为公司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现阶段公司的主要下游客户为风电行业企业,公司经营和风电行业的发展关系较为密切。风电行业属于新能源领域,其发展受政策影响较大,若未来行业支持政策继续减弱甚至完全退出,可能对风电建设项目产生一定冲击,进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目前在研发与技术、品牌、资质认证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但若未来行业内其它企业通过降价等进行竞争或其它实力较强的企业进入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行业,将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存在竞争优势和行业地位减弱、盈利能力增速放缓甚至经营业绩下降的风险。
公司所提供的专用高空安全作业设备及高空安全作业服务可以在电力、电网、通讯、建筑、桥梁等众多领域应用,但现阶段公司基本的产品及服务集中在风力发电领域,而风力发电领域本身客户比较集中,因此公司存在客户相对集中的风险,若未来主要客户与公司的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大幅减少或完全取消从公司的采购且公司未能及时开发新客户,则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由于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涉及高空作业,因此公司产品质量控制及安全生产方面如果出现问题或者控制不当,会出现产品质量风险和安全生产风险,可能会对公司生产经营或者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如果公司发生质量问题或安全生产问题,也会对公司品牌造成影响,不利于公司保持行业地位及开拓新客户,从而对公司经营或业绩造成影响。
自主研发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因此公司也可能面临产品研发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以及知识产权保护风险。如果公司在产品研发方面不能按计划研发出新产品或产品性能不再具备竞争优势;或者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出现技术泄露亦或出现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被盗用等情况,可能会对公司经营或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若无法持续推出具备核心竞争优势的新产品、无法有效管控生产成本、未来受行业政策变化、市场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内外经济形势等影响或者公司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发展,公司可能会面临经营业绩下滑和毛利率下滑的风险。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太阳能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广核新能源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电力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大西洋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国新能源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际联合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